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今天(6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2022年法院信息化藍皮書發布暨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對中國智慧法院建設成效進行了綜合評估。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2021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呈現如下發展態勢。
第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牢牢堅持需求導向,全力打造多層次全方位智慧服務體系,全面彰顯智慧法院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特征。各級人民法院繼續以中國移動微法院升級為牽引,實現全國法院一站式訴訟服務能力拓展,讓人民群眾享受智慧法院帶來的"數字紅利",優化網上立案、網上調解、網上開庭等功能,集成調解、訴訟服務、律師服務等功能,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能力,加快推進跨域立案、訴訟服務全覆蓋,推動電子訴訟向移動端拓展;加強訴訟服務指導中心信息平臺多元調解、在線訴訟、速裁快審、涉訴信訪等數據匯聚和應用,完善訴訟業務協同,提升訴訟服務一體化指導管理能力;升級完善涉訴信訪業務系統,實現全國涉訴信訪系統一體化升級;全面總結疫情防控期間電子訴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補足互聯網庭審等短板弱項,協同推進互聯網司法建設,全面鞏固和發展符合中國國情、滿足人民期待、體現司法規律、引領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模式。
第二,法院信息化建設與審判執行業務結合日益加深。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大推進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力度,完善執行指揮管理平臺功能,健全"一案雙查""異地執行協作"等項機制,推動了審判執行質效的大幅提升。
第三,信息技術快速推廣應用顯著提升司法管理質效。2021年,在最高人民法院領導下,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著力加強了數據中臺智慧大腦建設,充分運用信息論、控制論、博弈論,加強對人民法院審判執行的管理,解決反饋的突出問題,實現管理成效上下貫通、不打折扣。
第四,信息技術拓展司法工作參與社會治理的維度。2021年,人民法院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集中匯聚數據質量始終處于較高水平,平均置信度達到98.72%,除了在國家黨政決策和立法層面形成的大數據輔助決策成果以外,基層法院探索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成果開始顯現?;鶎又卫硭痉ㄖ笖岛驮u估報告等項創新為提升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市域社會治理提供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