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鮑超在九江被太平軍圍困,要向曾國藩求救,讓士兵去找文書寫求救信,但是遲遲不到,軍情如火,哪能等著呢!
鮑超等的急了,跑過去將文書一頓臭罵:"這都什么時候了,還在這咬文嚼字!"
隨即讓士兵拿來一副白麻,拿起筆,在中間寫上了一個大大的"鮑"字,然后在字的周圍點了一圈黑點圍繞著,馬上讓人去送信。
有人就問,曾大帥看得懂嗎?這什么意思呢?
鮑超說,"大帥自然能知道為什么,不用操心,大帥一定看得懂。"
果然,信送達后,幕僚們都看不懂,曾國藩拿來一看:哈哈,鮑超被圍困了,這是求救信。
于是趕快派多阿隆去救援,鮑超這才得以從太平軍的包圍中逃出生天。
曾國藩的知人之明,可見一斑。
說起知人用人,曾國藩可以說有其獨到之處,諸如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反思,尤其對管理者來說。
他深知鮑超作戰勇猛,但是又不通文墨,沒什么心計,所以只讓他沖鋒陷陣,不讓他參與軍機謀劃。
對麾下幕僚往往也是量才而用。像張裕釗、吳汝綸基本功好,曾國藩就讓他們安心讀書,以期后面有更大的發展,而不是讓他們過早參與繁忙的軍務耽誤了以后的發展。曾國藩甚至為了他們的前途,也不保舉他們升官,他二人卻也對曾國藩表示理解。
曾國藩不相信什么天才,而是相信后天的努力,所以,他的理論就是嚴格要求。比如說對幕僚的教育這一塊。他對幕僚的教育非常嚴格,收到的效果也非常好,卻沒有引起幕僚的不滿!其根本原因在于,他能夠以身作則。"自立準繩,自為守之",所以他對下屬有震懾力和說服力。
曾國藩曾說,"有一兩個人熱愛學習,則幾代人都會以此為榜樣,思想如何努力追上前輩。"家庭如此,團隊也是如此。所以,在曾國藩的軍營之中,曾國藩非常注意督促幕僚、部下努力讀書學習,尤其是跟在他身邊的幕僚,要求更為嚴格,要求每天都要按照他的要求完成作業,還得接受曾國藩的檢查。個別在外的部下和幕僚,曾國藩就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甚至,曾國藩一年兩次對幕僚進行考試,親自出題閱卷,還要評定等次。用這種近乎軍事化管理的團隊學習方式,曾國藩將自己的幕僚團隊打造成了當時代人數最多、質量最高、高官最多的晚清第一智庫。
讀書社群限時開放
好書分享,干貨總結,走心解讀
我建了一個讀書社群,準備做下面3件事:
1、《智囊全集》解讀
2、《資治通鑒》職場智慧解讀
3、個人精進、團隊管理圖書解讀
之前讀書群進來一些人,總有人發廣告,為了控制社群質量,只好先加我個人微信,最大程度上為大家凈化社群環境。
過往十幾年,我是一名策劃編輯,企業管理領域策劃了200多個出版作品,個人對歷史也比較感興趣,想做點有意思的事——把歷史和職場結合起來,如果你也感興趣,歡迎一起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