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德科技創新合作大會在濟南成功舉辦。邀請中德雙方10位科技界專家進行了技術推介。山東大圖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受邀就本公司科技創新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推介。
本次大會以“科創引領 智造未來”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山東濟南和德國慕尼黑設兩個主會場。邀請兩國科學技術界專家進行視頻連線對話,深挖科技創新合作潛能,進一步推動中德科技領域交流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山東省副省長凌文出席大會并致辭
凌文在致辭中表示,多年來,山東同德國在聯合研發、共建平臺、科技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雙方在高端制造、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正向縱深推進。山東與德國產業互補性強、契合點多,深化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愿與德國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深化科技合作,實現協同創新、互利共贏。
德國史太白智能制造技術轉移中心主任艾瑞克?莫斯卡瓦,萊布尼茨協會副主席、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馬蒂亞斯?貝勒,弗勞恩霍夫電子納米系統研究所所長哈拉德?庫恩通過視頻連線出席大會并致辭推介。他們表示,相信此次大會將會成為中德溝通的橋梁,讓更多的德國人了解中國,期待未來雙方成為科技與產業合作的重要伙伴。
山東大圖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受王世舉作為企業專家代表出席大會并進行關鍵技術推介。
王世舉在推介中表示激光切割行業,目前的單機設備已經失去競爭力,提供整套落地可行的全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才是行業未來。超大幅面、超高功率、自動化料庫等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激光切割行業就會迎來數字化、無人化激光切割下料的新時代。
會上,史太白(山東·慕尼黑)智能制造技術轉移中心揭牌,7項亮點科技項目進行合作簽約,其中山東大圖數控設備有限公與德國AIT集團就深化智能制造技術的合作進行現場簽約,讓大圖在海外市場的商業版圖上又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為山東與德國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科技交流合作添磚加瓦。
在聯合國產業分類中,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山東是中國唯一41個工業大類齊全的省份。山東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6.8%;傳統產業通過數字賦能、技術改造,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斌在現場推介時表示,濟南是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綜合性科創優勢凸顯,科技創新實力雄厚。該市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4大主導產業規模達到1.3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5%。2021年技術成果交易額達473.48億元,穩居山東省首位。
根植于深厚的機床工業基礎,依托外需和進口貿易,濟南的激光產業,正成為繼武漢、深圳之后全國崛起的第三城。激光切割機行業的技術研發與創新速度,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山東大圖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借著工業強市的戰略東風力爭突破創新
堅持以技術創新驅動產品升級,重視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投入,每年投入技術研發的費用約占銷售額的4.5%并逐年遞增。我們的專業研發團隊在夯實基本功的前提下,也不斷的精進自主創新技藝,在開展的核心光學器件研究,圖形圖像處理,材料工藝研發等多項激光加工設備的基礎研究上也均得了豐碩成果,獲得國家認證的發明專利共計60余項,且每年都在推陳出新的路上飛奔。